11月23日,第十一届绿色发展论坛暨2025保障和改善民生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添彩美丽中国 共话民生实事”为主题,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指导,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绿色全域(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现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佐书围绕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发表了主旨讲话。他表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其核心不在于以牺牲环境、透支资源为代价追求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
王佐书强调,科技创新在绿色转型中至关重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推动科技创新“不是简单的事,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科技的支撑”。在谈到减排路径时,他结合化学原理说明碳排放的必然性,指出“我们每节约1公斤汽油就要少排放3.38公斤的二氧化碳”。他进一步表示,减排和捕捉二氧化碳均为“工程浩大”,需要针对不同排放方式找到“针锋相对的方法”。
他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也能有效提升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是“治国强国重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同时,这一进程也是深刻的育人与价值塑造工程,能够“助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观念,形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最后,王佐书表示,绿色化、低碳化是国家发展的方向,是“国家发展永恒的主题”。他呼吁全社会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绿色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利用法律激励,凝聚社会力量,齐心协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杨登媛)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