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芳
11月23日,第十一届绿色发展论坛暨2025保障和改善民生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添彩美丽中国 共话民生实事”为主题,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指导,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绿色全域(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现场,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烈山区始终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将新农人培育作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走出了一条“政策引才、平台育才、产业聚才”的新农人发展之路。
杨芳介绍,烈山区立足区情实际,紧扣人才振兴、产业升级和城乡融合三大需求,精准布局新农人培育工作。围绕“选、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搭建起新农人培育工程的“四梁八柱”:在“选才”上,深挖本土“好苗子”,巧引返乡“金凤凰”,建成294人的农村产业带头人队伍和214人的“新农人人才库”;在“育才”上,通过靶向施训、多元课堂和导师带徒等方式,累计开展培训54期,惠及2700余名乡土人才;在“用才”上,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搭平台干”,组织新农人赴先发地区学习,聘请高校专家担任人才顾问,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在“留才”上,通过政策支持、暖心服务和荣誉激励,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经过多年培育,烈山区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3295人,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新农人带动石榴、苹果、艾草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型。2024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5200万元,增速超过30.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62元,同比增长5.9%。
杨芳表示,新农人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下一步烈山区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政策供给,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二是强化平台建设,升级“科技小院”“发展讲堂”等载体;三是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农电商、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新农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
此次交流活动为各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