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杨登媛) 11月23日,第十一届绿色发展论坛暨2025保障和改善民生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以“添彩美丽中国 共话民生实事”为主题,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指导,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支持,绿色全域(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部副主任黄德生表示,经过十余年持续努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均迈出坚实步伐。
在产业绿色化方面,他介绍,我国累计完成约6亿吨粗钢产能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供应分别占全球80%和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领先。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1.6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黄德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系统化政策体系,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为“十五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明确任务安排和制度保障。
去年7月发布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为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统领性政策框架。他表示,这一意见从空间、产业、能源、交通以及城乡建设五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同时强调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和内外统筹,为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更加系统的动力。
在谈到推进路径时,黄德生提出,应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绿色经济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制度、科技与智力保障。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