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一座拥有135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魅力之城。当春风拂动“古临川”,穿越千百年时光,那些白墙黛瓦、雕梁画栋,与姹紫嫣红、翠柳春烟交织出独特的古城春韵。
古村春韵
位于抚州市乐安县的流坑古村,现有明清古建筑260处,被誉为“建筑文物领域的一处瑰宝”。住宅、祠堂、书院、戏台、牌坊、楼阁、庙宇……多种多样的古建门类,展现出不同形态的美。青砖灰瓦,昂墙翘宇,长街深巷,纵横交错。每一处转身,都如同一幅画在眼前展开。
几年前,乐安县先后成立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流坑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对流坑古村进行保护与开发,同时申请专项资金,引进专业企业,让这座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临川寻梦
位于抚州临川区的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是抚州城市文明的发祥地,32处文物建筑与45处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熠熠生辉。街区内的玉隆万寿宫和圣若瑟大教堂是重要的文化地标,承载着属于临川的久远故事。
围绕汤翁故里这一核心要素,文昌里打造戏曲文化小镇。大型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再现杜丽娘与柳梦梅如梦如幻的生死浪漫爱情故事。
从朝阳的光影穿过雕花窗棂,到落日余晖洒满石板路,再到火树银花映衬出的人间烟火,文昌里的每一刻、每一景,都能停留于心。来这里,在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交织中,如同沉醉一场“临川梦”。
千年浪漫
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的黎川古城,完好保存着100余幢明清古建筑和600余间民国风貌骑楼店铺,被誉为“江南骑楼第一街”。这些建筑既见证了历史,又在古城的保护开发下不断焕发生机,黎川古城成为江西省内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在黎川古城老街保护改造工程推动下,曾经是一片棚户区的黎川古城,重建“百店”、再现“百堂”、复兴“百业”、纪念“百贤”。近日,黎川明清古城老街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文与情、街与景相映,营造出“古城一夜、梦回千年”的浪漫情怀。
古建新生
抚州金溪县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县域内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多达128个,其中中国传统村落57个、历史文化名村7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竹桥古村,便是其中之一。
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竹桥古村现保存有明代所建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其余为清代建筑,青砖灰瓦,朴实素雅,是赣派建筑最典型的代表。村前溪水长流,良田万顷,村后茂林修竹,鸟鸣树幽,身临其境,悠然忘忧。
为守护历史瑰宝,金溪县启动“拯救老屋行动”、推出“古村古建筑收储托管机制”等,截至目前,金溪县已有2000余栋古建筑焕发新生。
古戏新唱
位于宜黄县的棠阴古镇,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距今已有970余年历史,是保存有明清赣派建筑群的千年古镇。行走在这里,独具特色的赣派建筑令人目不暇接。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正是在棠阴古镇由宜黄戏班首演。宜黄是颇负盛名的“戏乡”,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戏”“禾杠舞”,当地加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在多所学校开设宜黄戏表演班,为古老的宜黄戏传承发展注入全新“血液”。
10年来,棠阴古镇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古建筑群的保护修复成为常态,八府君祠与承恩坊仍保留明代建筑风貌,成为棠阴最古老、最经典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如今的棠阴古镇,文物保护和利用都有了质的提升。在春天的晨曦初照时,这个千年古镇变得如诗如画。
花开客来
位于广昌县的驿前古镇,始建于南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现有保存完整并且有代表性的明清古建筑50余栋,建筑规模雄伟、建造精湛,庭院内的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是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青石黑瓦的古建筑壁上砖雕、梁上木雕,随处可见莲花雕刻,因此又被称为“莲花古镇”。
驿前明清古建筑中最有特色的还属船形古屋,依水而建,坐北朝南,酷似一艘逆水而上的官船,有大小厅堂厢房30余间,远远望去酷似孤帆泊岸。
走进驿前古镇,这里的高墙深院、飞檐翘脊,以及曲径通幽的几进院落,透露出一种古老而富丽堂皇的气息。这里虽然不大,但以其淳朴的风貌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王晶 王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