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谱写乡村共富融合发展新篇章-新华网
2024 05/30 12:48:52
来源:新华网

山东汶上:谱写乡村共富融合发展新篇章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创新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和“百区千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三年行动,深化“共富联盟”、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乡村共富路径。

  织密组织链 夯实“共富”根基

  位于汶上县汶上街道的华苑智慧农业示范园是汶上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占地1000亩,总投资3.5亿元,是以经营玲珑千禧、辣椒、秋葵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由于产品定位为高端精品,且产量较高,在汶上县本地市场销量有限,产品销售遇到了瓶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园区负责人张东平找到了汶上街道“共富联盟”,在联盟成员单位的有力协调下,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城市的商超纷纷响应,提供了多个销售渠道。“联盟把我们聚在了一起,不仅让我们有了出路和依靠,更增添了携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走出困境的底气。”张东平说道。

  “现在的联盟就像一个红色的大型商会,而且服务要素更全,涉及行业、部门更广。”汶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冲形容道。目前,汶上县深化拓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模式,按照城郊融合、产业引领、文旅带动等五种类型,成立“共富联盟”46个,共有成员单位651家,将产业园区、社区村庄、商超市场、物流运输、电商平台、主管部门等行业的党组织“一网覆盖”,坚持“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一站式办理、全要素服务,形成了全县大联盟、镇街小联盟、行业全联盟的发展格局。

  做强产业链 激活“共富”引擎

  位于汶上县次邱镇的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有研发中心、甘薯脱毒组培实验室以及各类育苗温室大棚近600座,每年繁育的优质脱毒种苗可达3亿株,是远近闻名的种薯大户。可周边的村子却因为不懂技术、不熟悉市场,很少能跟着身边这个大户“沾上光”,“一头有地不敢种,另一头想种却没有地”成为了双方面临的尴尬局面。针对于此,次邱镇党委立足甘薯产业优势,当起了村企联姻的“媒婆”,吸纳村级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生产企业及种植大户加入,共同发展甘薯产业。目前,已吸纳全县不同镇街的45个村从事甘薯种植,建设5000余亩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年销售10亿余株薯苗,带动甘薯种植12.3万亩,36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年销售额达5亿元。

  去年以来,汶上县建立县级指导、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村企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按照济宁市“千企联千村”行动部署,深化组织共建等6条实践途径,建立项目联动等6种联结模式,压实镇村和部门三方责任的“1663”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村企联建共建、融合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全县共有91家企业与107个行政村开展联建共建,新落地项目40余个,2023年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600万元,新增就业2300人。

  优化人才链 焕发“共富”活力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村党支部书记孙绪伟一步一个脚印,让南站街道宋铺村成为了全县“示范”村、“标杆”村。

  孙绪伟原本在济宁市区做生意,2019年作为村党组织后备人才接受了“一对一”培养,2021年3月,作为宋铺村的“回引人才”,孙绪伟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孙绪伟带领村里围绕土地做起了文章,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建立“保底收益+约定提升”机制,实现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2023年,宋铺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9万元。

  今年以来,汶上县深入实施村级后备人才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依托北京、杭州、济南、宁波等地“归雁回引”工作站,建立在外优秀党员人才库,逐一确定培养联系机制。依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引人聚资”搭建增效平台,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实现了“组织+人才+资本”融合发展。

  “既要培养更多的‘新农人’成长成熟起来,更要用好这支人才队伍的力量。我们聚焦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深入实施‘8090’村支书‘强基’工程,完善人才全链条成长机制,真正培养起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田秀才’‘土专家’,持续壮大乡村共富‘朋友圈’。”汶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钦国介绍道。

【纠错】 【责任编辑:韩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