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市南,如何度过“双节”假期?你可以到新晋活化利用的老建筑里参加首届青岛(市南)庭院艺术节,看一场沉浸式话剧,到西部历史城区感受“上街里·赏秋天”的多姿多彩,到银鱼巷淘一款时髦的文创单品,还可以到打破艺术边界的空间中感受“科技+艺术”的魅力……得益于艺术城区建设的推进,市南区正在通过构建新空间、打造新场景、催生新业态来激发新活力。
艺术与生活相拥
当庭院与艺术相遇,历史城区的新与旧,在草木繁盛的院落中,在文艺风潮的建筑里,和谐交融……“双节”前夕,“艺术市南 庭院有约”首届青岛(市南)庭院艺术节精彩启幕,从2023年9月28日持续到10月22日,共计200余场文化活动将陆续与市民游客见面。
“第一次看这种沉浸式曲艺演出,感觉很新鲜,也让我回忆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10月3日,市民张先生和家人在青岛曲艺社观看了沉浸式曲艺剧《青岛往事之中山路传奇》,此剧打破传统曲艺的表现方式和表演方法,以沉浸式情景剧的形式讲述百年老街的历史故事,写意传神的表演引得现场掌声连连。
无论是沉浸式曲艺,还是音乐演艺、艺术展览、实景话剧……连日来,多场文艺活动在市南各个庭院角落里上演。在上街里区域、八大关太平角艺术街区两大片区,市南区遴选打磨庭院空间14处,精心推出爵士音乐、原创戏剧、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市民、游客可以感受不同建筑美学、空间形态与文化艺术碰撞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与美好生活撞个满怀。
一场场高品质的演出和艺术项目,打造了多元文化碰撞的艺术盛宴。近年来,市南区越来越重视城区文化品质的提升,突出艺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让艺术与生活相拥。举办庭院艺术节,集结各种艺术形式和活动,给市民游客带来一场无压力的娱乐生活体验。
艺术点亮城市
城市需要艺术,艺术点亮城市。市南区正在依托不同载体,为城市注入高质量的文化内容,传承创新城市文化。眼下,艺术品牌项目798“画廊周北京”延伸展览正在市南区老里院进行,包含位于平度路37号院内呈现的室内展览“编码齐民”及户外雕塑项目两大部分,将持续至12月24日。
除了艺术展,在“双节”假期,市南区还引进了实景话剧、爵士音乐节、国潮民乐等一批高质量演出,给市民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10月2日,由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与青岛市话剧院共同打造的实景话剧《熬过与世界周旋的日子》在太平角18号艺术中心上演,让近在咫尺、甚至沉浸舞台当中的观众,拥有了身临其境的观剧感受。
“以前只知道音乐会、话剧得去专门音乐厅或者剧场才能欣赏到,今天在庭院里欣赏到这么高水平的表演,真是太好了!”来青旅游的山西游客王闵涛说。
随着首届青岛(市南)庭院艺术节的精彩开幕,市南区发挥老城区西式庭院、中式里院独特的环境优势,首批推出14处各具特色的“艺术庭院”,搭建庭院艺术空间,聚焦庭院成为城市文化的新亮点,唤醒城市发展脉络,让艺术美学深入到城市生活肌理。
“文艺+”创新驱动消费
“双节”假期,市南区沉浸式文旅项目全面升级,营造起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在西部历史城区,“上街里·赏秋天”吹响号角,烟火街区、浪漫旅拍、装置艺术、咖啡爵士、里院话剧舞剧、时光音乐会在上街里轮番上演。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释放新爆点,消费持续升温,人们出行出游热情高涨。
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特展,将静态展览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精妙融合,打造“历史文化建筑+沉浸式先锋演艺”的跨界文旅模范案例,一推出就被不少年轻人“码住”,更是成了年轻游客的出行目的地。
步入不远处的劈柴院,只见摊位前人头攒动、街区内叫卖声络绎不绝。10月2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劈柴院鸣锣开市,举行了首期商户入驻活动。16家餐饮商铺、25个摊位与5个文化场景悉数亮相,其中,既有劈柴院豆腐脑、高家锅贴、饺子楼等老青岛的心头好,也有铜锅涮肉、八带烧、牛肉煎饼等新口味,还有绛雪青岚、桶桶烧烤、手工酸奶等自主IP品牌“上线”。
在吸引老味道回归和汇聚本土特色美食的同时,劈柴院还承继文化娱乐聚集地的历史本色,引入文化创意、时尚潮流、时尚演艺等多种业态。国庆假期期间的各种活动,使得劈柴院新的文化特色初步彰显。作为“上街里·赏秋天”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劈柴院安排了乐队演出、复古风巡游、曲艺专场等独具特色的演艺活动。其中,实景剧目《劈柴院2023》,通过开市、开业、开锣三个场景,让观众沉浸参与到互动表演中,聚集了大量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