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和周四下午放学后,当校园里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东湖小学的二十多个小女孩却从校园各处兴冲冲的向舞蹈房跑去——非遗传承人、柳琴戏名家邵小环老师已经在等着她们了。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2008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扩展项目名录。该剧种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广泛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也是这些地区现存的唯一地方戏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对柳琴戏唱腔的影响颇大,使柳琴戏既有南方剧种的柔美低回,也有北方剧种的阳刚粗犷,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1968年,邵小环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梨园世家。她自幼耳濡目染,十二岁就曾随父母登台演出。2009年,邵小环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开始在几所中小学义务开班教授柳琴戏课程,向下一代传承柳琴戏。
“这些孩子们真的是很有天分,也非常刻苦,放学之后都是主动来练习。”邵小环指着正在练功的东湖小学柳琴戏社团的孩子们说。
在练功房里,邵小环认真指导着小学员们的动作,细到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型,都仔仔细细地做示范。面对这些对柳琴戏充满了热爱的孩子,她感到非常高兴。
经过邵小环的精心教导,东湖小学的柳琴戏小演员们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近年来,她们屡次获奖,也多次受邀登上舞台演出。
“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从这些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柳琴戏的希望,柳琴戏一定能传承下去,能够发扬广大、后继有人,我很有信心。”邵小环坚定地说,“我要继续吸收新学员,将东湖小学柳琴戏社团办成一个典范,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戏。”
谈到如今柳琴戏的发展,邵小环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和文艺工作的重视,戏曲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喜欢柳琴戏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事实证明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柳琴戏,而是不了解,当他们对柳琴戏有了充分了解之后,相信他们会爱上柳琴戏的。“这正是我们戏曲工作者需要努力做的,将柳琴戏普及到校园里,从娃娃抓起,普及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从小知道柳琴戏,了解柳琴戏,爱上柳琴戏,让它成为我们城市的又一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