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市临平区,绿道宛如脉动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绿色血脉,纵横四方,勾连成网,形成了一个个“推窗即见景、出门可踏青”的生活场景。循着绿道一路奔走,这里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有区域之间的联通共振。
集聚生态、智慧、休闲、人文等特色于一体,绿道建设已然成为临平区一张闪亮名片。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临平区已建成各级绿道59条,共计19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临平山绿道、东湖绿道、上塘河绿道以及塘超小径为骨架的绿道网络体系。2020年,临平山绿道被评为“浙江最美绿道”。
做加法:
嵌入绿色空间,构建城市活力新场景
抬头仰望,是横亘在高空的两条高速通道,低头是一处绿树环绕、繁花似锦的城市休闲空间,只见绿道蜿蜒环抱,沿线还增设了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儿童沙地、休闲长凳、健身器材等设施……行走在望梅路健康绿道上,人们可以在高架桥下感受到一番“别有洞天”。如今,像这样“不走寻常路”,在城市里“插缝”的“活力场地”越来越多,有效推动了临平城区“绿量”的增长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为了让市民在绿道建设中获得更多体验感和获得感,临平区把高品质理念注入绿道建设中,充分结合绿道及公园科学布置娱乐和体育健身等嵌入式设施,让绿道承载更多功能性和实用性。不仅如此,临平注重“无缝连接”,将绿道建设与片区改造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叠加发展势能,实现整体片区形象提升,进一步彰显绿道成网的综合效应,进而让纵横交错的“翡翠项链”串出诗情画意的临平生活。
踏出家门,几步之遥就可以登上新建的绿道,沿线途经滨水公园、星河公园、诗韵公园、望梅观山公园等景观节点,欣赏连串美景……随着星光街绿道的建设完工,周边的市民不用穿过城市道路,即可通过望梅路天桥和荷禹路天桥前往临平山游玩,尽享绿色健康生活。
近年来,临平重新梳理区域内绿道建设,在人们的生活圈里加速布局,延长、串接绿道,大力融入运动、休憩、娱乐、健身等元素,嵌入“口袋公园”、休闲驿站等配套设施,让更多的绿道“环环相扣”“有力衔接”,加快编织出令人向往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正如临平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道建设,不仅要让绿色生态空间看得见,更要能走得进、好到达,让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走进一个‘养眼养肺养心’的城市绿色新空间。”
绿道在不断消除“断点”的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更多人因绿道爱上运动,在绿道中乐享生活。
做乘法:
释放绿道价值,打开城乡发展双通道
一条条高品质绿道,不只串联了美丽的风景,更串联起了城乡发展的双通道,支撑起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和产业发展中的“致富经”。临平以“五道理念”为引领,以“全域一盘棋”为统筹,有效结合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实施了一批乡村绿道,精心勾勒出城乡融合的全域绿道规划网,同时不断深化“绿道+”场景打造,让绿道衔接起美丽城乡,脉动出发展的强大动能,厚植临平绿道的共富底色。
“以前我们村哪有现在的高人气啊,前面这块地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农用车和货车随意跑,现在绿道建起来了,这里一下子成了大家眼中健身打卡的网红路线,一路上闻着枇杷花香、听着流水潺潺,可不惬意了。”家住塘栖镇塘栖村的村民唐先生说道。
乡村绿道上,游客三五成群,或漫步湖畔闲话家常,或沿桥拍照欣赏旖旎风光,或是依靠廊边寻得一份宁静,尽情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在绿道的四周,还密布着农家乐一条街、网红大草坪、环湖卡丁车等热门打卡点,每逢节假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感受乡野气息。
村民口中的绿道是塘超小径的一部分。据了解,塘超小径全长20公里,如今还串联起了塘栖丁山湖区域和超山风景名胜区,有效带动了塘栖丁山湖周边区域的乡村经济,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陆续发展了起来,提高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水平。
这只是临平全域绿道建设大布局里的一角。眼下,临平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思路推动全域绿道网编织,助力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乡“三生融合”的共富图景。譬如,禾丰港绿道向北延伸,与运河绿道相连通,塘超小径与横山绿道、临平山绿道的连通以及大运河绿道的建设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网,临平正在向内、向外密织大大小小的绿道,不仅有小环线的打造,更有大环线的串联,在空间上加速实现全域贯通。
更多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变为生动现实。临平以绿道赋能,不断促进绿道与文、体、旅、农的融合发展,释放出“绿道+”乘数效应。比如,临平山绿道西端建设了运动休闲公园,设有13000平方米的运动场馆,委托“阿里体育”运营,引进了郑武篮球馆、游泳馆、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等设施场馆,体现了绿道与文体的结合;再有运河绿道结合千亩荷塘,打造生态景观效益,为城镇乡村带来了人气、创造了财富……在临平,一张“可游、可赏、可达”的绿道生态网络不断衍生、拓展,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娱乐、观赏与体验,呈现出多元化的绿道场景,开辟出更多的美丽经济转化通道。(陈潇奕 陈 灿)